譯雅馨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的深圳翻譯公司
400-8808-295
18038126442
網站地圖官方微信服務城市
文件翻譯

文件翻譯

10年專業(yè)筆譯品牌?

陪同翻譯

陪同翻譯

10年數(shù)萬場口譯

證件翻譯

證件翻譯

專業(yè)留學移民翻譯

本地化翻譯

本地化翻譯

多語言網站翻譯

小語種翻譯

小語種翻譯

89種語言服務

當前位置:主頁 > 行業(yè)動態(tài)

中國翻譯研究的問題與反思

日期:2013-01-08 | 閱讀: 翻譯研究, 問題與反思, 西方翻譯
2013年01月08號,據(jù)譯雅馨深圳翻譯公司觀察了解到,成績能夠鼓舞信心,然而對不足的反思更能促進研究的發(fā)展。在中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發(fā)展的過程中,研究者們從來沒有忘記對中國翻譯研

2013年01月08號,據(jù)譯雅馨深圳翻譯公司觀察了解到,成績能夠鼓舞信心,然而對不足的反思更能促進研究的發(fā)展。在中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發(fā)展的過程中,研究者們從來沒有忘記對中國翻譯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批評??偟膩碚f,雖然研究者們對已經取得的成績都持肯定態(tài)度,但是指出的問題也很多,對翻譯研究現(xiàn)狀整體評價并不是很高。

在審視我國翻譯研究發(fā)展的不足時,進行中西比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做法。除了許淵沖 教授等少數(shù)學者認為中國譯論比西方譯論先進外,多數(shù)學者認為中國翻譯研究和西方相比存 在差距。如許鈞教授在1996年認為“中國當代的翻譯理論研究,認識上比西方最起碼要遲 20年。”①張南峰教授在《中西譯學批評》前言中說:

(對許鈞的觀點)我當時也十分贊同。但是,近幾年來,這個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了。例 如,踏入21世紀之后,《中國翻譯》及其他刊物所刊登的純理論研究論文越來越多,而且這 些論文反映出作者對西方最新的理論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中國學者近幾年來在國際期刊上也 發(fā)表了不少論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近兩年讀過的幾篇大陸的博士論文,看來已經達 到國際水平,毫不遜色于翻譯研究比較活躍的一些西方大學的博士論文。

此處我們可以看出,通過與西方翻譯研究的發(fā)展做比較,張南峰教授認為中國翻譯研究 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這同樣是以西方的發(fā)展情況來作為衡量的參照。呂俊教授也曾經做過更 為樂觀的比較,他認為在20世紀后20年中,中國翻譯研究從語文學經過了結構主義的現(xiàn)代 語言學模式階段,又發(fā)展到了解構主義的階段。并認為“有人說中國的學術界在改革開放的 20年中走過了西方半個多世紀甚至一個世紀的歷程,這句話并非是一種夸張。”②在與西方 譯論發(fā)展的對比之后得出這樣可喜的結論,中國翻譯研究界的自信心應該是能極大地增強。 不過,這種評價是建立在抽象的模式論證和描述上,而不是事實的實證層面,因此說服力也 就有所減弱了。

不過,通過與西方相對比來衡量中國翻譯研究卻是中國學者評價本國翻譯狀況的普遍做 法。這種做法是有道理的。在中西譯論研究的對比中,西方在很多方面都顯示出優(yōu)于中國之 處,西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視做國際水平,將中國翻譯研究與西方相比,就是與國 際水平相比,中國翻譯研究的發(fā)展目標,也就是達到國際水平。不過這里面也存在問題,那就是,人文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后者的國際水平往往是量化的標準,而人文科學的成果描 述中,定量描述往往說明不了實質,真正的進展大多要用定性描述。比如語言學性質、文藝 學性質、文化學性質、中國國學性質等等,不同性質的研究背后有不同的理論基礎,體現(xiàn)不 同的研究方法。因此,有的研究者認為不能簡單地將西方譯論和中國譯論做比較,然后以西 方譯論為參照反映中國譯論的不足。如余東教授認為中國思維模式的特征決定中國譯論形態(tài) 存在的必然和合理性,中西譯論都基于各自民族思維模式之上,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因此 應當互相借鑒。①還有螢史良教授②等學者也持類似觀點。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符合異 類不相對比的原理。不過,相同性質的研究之間的比較是合理的,如同厲于語言學性質的翻 譯研究,中西之間就有更多的可比性,而中國的文藝學性質的翻譯研究和西方文化學性質的 翻譯研究之間則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在同類性質的研究之間做中西對比,從而反映 出我國翻譯研究的成就和不足,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如王東風教授對中西語言學性質的 翻譯研究做比較,從研究者的語言學索養(yǎng)、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等層面反映出中國語言學翻譯 研究的不發(fā)達狀況,③就是一種可行的、有說服力的比較。

比較法是認識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從中西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 處,從而向比較確定的方向努力。不過,比較法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挖掘本國資源 的獨特價值的一個必經途徑。在過去,我們比較的重點在西方有我們沒有的地方,現(xiàn)在,對 西方沒有我們有的地方也開始比較,對傳統(tǒng)譯論的價值挖掘和重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 兩種比較同時進行,就能起到揭示不足和挖掘價值的雙重作用。譚載喜教授倡導建立比較翻 譯學,這是一種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徑。如果比較翻譯學能夠建立并發(fā)展起來,將會對譯學研 究起到很好的指向和促進的作用。

除了比較法這種普遍的方法之外,研究者們還從現(xiàn)代學術本身的要求和理論與現(xiàn)實的契合度等層面對中國翻澤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迸行了反思與歸納。不同的研究者所揭示的層面有 所不同。下面首先對幾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做一個分析。

蔡新樂與郁東占兩位教授在1997年對中國翻譯理論界存在的問題作思考,總結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過分拘泥實踐,集中于技巧探討,以及把翻譯理論拉入翻譯批評的范圍; 二是不能突破傳統(tǒng);三是存在著將某一個方面的理論泛化到所有方面及過分夸大理論地位的極端現(xiàn)象;四是引進的譯論不能有效吸收。④這四個問題說的是翻譯研究四個層面的問題, 分別是研究方法、理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理論的地位作用以及外來譯論引進的問題。

楊自儉教授也對我國翻譯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理論 自覺性較差;求術輕學,缺少原創(chuàng)性理論研究;新的學術范式急待建構。這是主要原因,此外,研究隊伍力量的弱小,學風譯德方面的問題,都是我國翻譯研究發(fā)展的障礙。①這幾個 問題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論缺乏原創(chuàng)性這一點。其他方面的問題,如理論自覺性差、范式需 要更新等問題,都和這一點密切相關。

楊曉榮教授從理論研究方法、研究缺乏承繼性、學術氣氛不利、對外交流不夠等七個方 面研究了中國翻譯研究中沒有形成流派的原因。②這些都是影響流派產生的重要原因。不 過,流派的產生需要有幾個條件,流派意識、流派帶頭人、流派代表性成果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索,所以,這幾個因素的缺乏是不能產生流派的根本原因。而這三方面因素的具備一方面 要有學科學術基礎和學科發(fā)展歷史的積淀,另一方面也對研究者的知識素養(yǎng)和理論深度有很高的要求。

【溫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翻譯需求,可立即撥打全國免長途費咨詢熱線:400-8808-295 我們?yōu)槟峁┙鉀Q方案,更多詳情請瀏覽:

譯雅馨深圳翻譯網站:http://www.bmmckj.cn/

譯雅馨西班牙語翻譯:http://www.yiasiafy.com/

在線預約,獲取專屬優(yōu)惠報價
您的姓名
您的電話
翻譯類別
在線咨詢
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
電話咨詢
免費熱線:18038126442
關注微信
返回頂部